教师应注重心理危机的自我调试
迟增香 师德的缺失与教师的心理危机有直接关系。教师一旦产生了心理危机,如果得不到合理释放,必然对教育教学工作造成危害。因此,对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增强教师危机预警意识,注重心理
文章简介:迟增香师德的缺失与教师的心理危机有直接关系。教师一旦产生了心理危机,如果得不到合理释放,必然对教育教学工作造成危害。因此,对教师的进行研究,增强教师危机预警意识,注重心理危机的自我调适,以健康的心态培养学生,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教师自我调节心理危机是新时代的要求(一)学
迟增香师德的缺失与教师的心理危机有直接关系。教师一旦产生了心理危机,如果得不到合理释放,必然对教育教学工作造成危害。因此,对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增强教师危机预警意识,注重心理危机的自我调适,以健康的心态培养学生,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教师自我调节心理危机是新时代的要求(一)学生人格和心理健康发展的要求教师自我调节心理危机从根本上说是基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人类个体出生后必须经过一系列发展阶段才能走向成熟,在这期间,他要解决一系列发展中的矛盾或人生课题,如何适应学校生活、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另外,据专家调查统计,有13%以上的中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而学生的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与教师是有关系的。可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迫切要求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是素质教育实施的主体,教师的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生存。因此,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优良人才,迫切要求教师自我调节心理危机,保持心理健康。(三)新时代的呼唤国内研究表明: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焦虑比其他职业群体的人更为严重,而且呈现增长的趋势,如果不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带来的后果将是严重的。而我国教师群体庞大,城市农村及偏远地区政府、社会、学校,对教师在这方面的措施因受条件限制难以在短期内都有较大改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从我做起,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当务之急是要求教师能主动、及时补上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课,尽快改善教师心理健康现状、预防心理危机的出现,才能与时俱进。因此,这也是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呼唤和要求。二、教师心理危机的产生、危害及诱发因素(一)心理危机的产生和转化心理危机通常可分为情境性及内化性两种。情境危机是因受到情境的刺激使之产生并且要依赖于一定的情境而存在,如果离开这一特定情境,这种心理危机就会自然地减轻或消失。譬如,在绩效考核、职称、评优选先等前后整个过程中有关教师往往会产生焦虑和不安,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心理危机便会逐渐自动消失。另外,由于矛盾、社会关系以及各种个体利益冲突等导致的情绪不佳也都属于情境性心理危机的范畴。如果情境性心理危机在一定时段内得不到恰当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它会转化为内化性心理危机。譬如,因为遭受了一次重大挫折或失败而导致了情境性心理危机后,不能得到及时缓解,继而在自己心头形成了长期的心理压抑,此后又遇到了新的挫折或新的危机,这种情况下往往就会形成习惯性无助,促成内化性心理危机的发生。我们对诱发心理危机的因素进行研究,目的是避免情境性心理危机出现、转化并最终消除这种危机。使教师的心境自始至终都能保持健康。(二)心理危机的危害心理危机一般表现在教师情绪、情感、适应、交往、行为问题、社会关系处理等方面,环境适应障碍、偏执神经官能症、、心理逆反变态、社交恐怖症、精神抑郁等都是典型的病例。教师一旦发生心理危机而不能及时消除,将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例如,教师在不良情境下处理问题往往没有耐性,简单、粗暴,甚至唯我独尊,有意无意地导致了学生巨大的学习压力和不良竞争,课堂缺和谐,学生对教师有恐惧感,学习无兴趣,成绩总体下滑,势必造成教师的不满、焦虑和恼火,这样恶性循环下去教师的危机就转化为内化性心理危机,此种状态极易发生冲动使情绪失控,造成伤害学生的事故。(二)诱发因素1.职业角色冲突。长期以来,角色定位使教师被赋予了太多的使命和责任:知识的传授者、教研成果创造者;班级者、学生的朋友和者;除与家长、同行、领导打交道外,在家中还要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多种角色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和随时调整转换角色的能力,多方位的角色转换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冲突和心理健康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曾经对辽宁省14个地区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抽样检测,发现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2.工作负荷与自身价值的冲突。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求教师一专多能。教师除了备课、授课、批改作业外,还要参加各种比赛和培训考试,迎接上级各部门的检查、考评、验收等,教师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有的教师对自己每天的生活描述是:“两眼一睁,忙到息灯。”超负荷的工作使教师在体力和精神上感到不堪重压,而待遇却不高,特别是工资不统一发放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与其它事业单位相比,一直较低。工作重、待遇低,心理失衡,会导致一系列心理压力冲突。3.体制改革对教师职业的挑战。随着教育体制的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面对全新的理念和实践,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教师普遍感到困惑茫然,感到不适应,为了避免被淘汰出局,大家需要不断学习,自我“充电”、“加压”。教师不只是做燃烧的蜡烛,更要做能充电的长明灯;教师不只需有一桶水,而要像川流不息的河水。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教师都反映现在教师压力太大,升学压力过重,竞争过于激烈,社会期望高,工作强度大。由此而引起的心理应激不断威胁着教师的身心健康。4.个性“自我强度”不够、耐挫力差。来源于个性特质方面的压力,它与个体的世界观、耐挫力、心理调适水平等因素有关。多数心理健康、耐挫力强的教师,面对心理冲突及挫折,能不急不躁、泰然处之,并努力寻求克服困难的计策,使困难和问题得到解决,缓解压力,甚至还能够化压力为动力。相反,自身人格脆弱或耐受力差的教师,在挫折面前往往惊慌失措、无所适从,出现了一些令人难以想象的精神障碍及精神疾病,如重庆市39岁的语文教师何小容在课堂上制止几名生打牌时,遭一名男生恶毒辱骂,心理很脆弱的何师气愤难当,两节课后,突发心肌梗塞死在学校。又如,湖北省宜都市聂家河镇一中学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化学试卷时,因学生乐绪龙不注意听讲,一脚向该生左腰部踢去,将其脾脏踢破,使该生留下严重伤残。北京市有一中学班主任教师因8名学生值日不认真,竟很不理智地惩罚这些学生每人做500个蹲地起立动作,导致了两男生肾损伤后出现尿血的严重后果。这些现象都是教师情绪失控,导致心理危机发生或精神崩溃猝死或伤害学生的典型案例。三、教师心理危机自我调适的几点方略(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师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待理想和现实,愉快地接受教师身份。要看到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教师待遇会越来越好。当然,教师职业毕竟不同于其他行业,注定没有轰轰烈烈、大红大紫的人生,但教师的职责是伟大而神圣的。放弃传统的师道尊严,爱护学生,与学生和谐、友好、平等相处,并主动搞好与同事、领导的正常人际关系,缩短心理距离;淡泊名利、守住寂寞清贫,抵制外界各种不良刺激,无私奉献,自得其乐;宽以待人,接纳他人,尊重他人个性,掌握沟通技巧,做到与学生之间坦诚、信赖、尊重、同情与理解,加强人际间关系互助,和大家共同分享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快乐。(二)丰富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识在学习法律、师德、政治理论知识的同时,中小学教师可以掌握三类心理学课程:一是普通心理学。由此了解基本的心理现象,对心理学有整体的认识。二是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心理学课程,如通过发展心理学了解个体每个年龄阶段典型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差异;通过教育心理学了解有关学生学习的心理学原理,学生的学习规律,提高教学有效性;通过学校心理学掌握辅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三是与教师自身健康和发展相关的一些科目,如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等,从而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自我调节,保持心理健康。(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升教育素养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教师的劳动将更加复杂、更加追求创造和卓越。因此,教师只有不断调整心态、调控心理、更新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了解最新信息动态,将教育教学改革视为提升专业能力的机会,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效地促成专业潜能的发挥,才能不断适应和驾驭教师职业的能力。(四)掌握心理调适常用十法,预防心理危机发生自我克制自我提醒法:控制由挫折引起的情绪波动,尤其要控制消极情绪,不急躁,不消沉,泰然自若,尽力改变不良心境。当不良情绪高涨,用控制言语提醒自己“要冷静、要克制、要忍耐、要宽容。”换位思考认同法:正确认知压力,灵活调整自己心态。如,当你遇到认为不公平的生活事件或不协调的人际关系及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时要进行换位思考,一分为二,看看事物的另一面,重新调整认知,对压力进行自我疏导,加以缓解与消除。更换环境精神转移法。就是指更换情境,转移注意,改变心情。如心情不好尤其是压力太大火气上涌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其他事情,如:看电影、听音乐、室外观景、室内养花等,转移放松一下,使消极情绪逐步得到缓解和消失。情绪合理释放法:如心中有苦闷,可向组织和领导汇报,向同事倾诉,甚至可以在亲朋好友面前大哭一场,诉说心中的委屈,以减轻精神压力与积郁的愤懑情绪,从而得到安慰和同情。推移时间遗忘法:有时时间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积极忘记过去的、眼前的不愉快,随时修正自己的认知观念,建立新的认知。注重过程淡化功利法:要建立合理的、客观的自我期望值。例如,对待学历、职称、职务乃至人生,都应注重努力的过程而淡化结果。需注意两点:一是制定的奋斗目标要合理;二是有时做事可往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不要追求十全十美,要学会放弃。音乐与生理法:各种声音通过耳朵被人感受,如他人的赞扬、指责、议论、谩骂等声音都会影响你的心态,因此,你可以多听一些优美音乐,以缓解不愉快的心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与自我保健行为习惯极为重要,同时,还应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温馨和谐的家庭是身心保养的“乐园”。自信自主暗示法:要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最值得依赖的。任何伟业都是由信心开始。情绪低落时,多采用激励言语暗示自己:“要振作起来,我精力充沛,信心很足,坚持下去,就能成功。”强身健体增强体质法:忙里偷闲,抽出合理时间定期采用适合自己的形式加强体育锻炼,常年坚持,为心理健康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定期给心理素质查体法:本校有条件的找专业人员,采用通用的检测量表或指标体系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测验,无条件的可到有关医院或单位求助进行或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心灵治疗,确保心理健康。
上一篇:«多吃番茄食物可减少患危险下一篇:解开自我封闭的面纱»心理危机自我调试发布:zhaojie|分类:其他精品|评论:0|引用:0|浏览:|- 上一篇: 如何调试教师的心理压力
- 下一篇: 科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