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青岛 [进入分站]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论坛
您的位置: 110青岛网 > 青岛生活常识 >

教师成为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

110青岛网 时间:2011-11-30 14:00:00

教师成为的高发人群

来源:北青网

  专家呼吁:学校更应该为“园丁”DDD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条短信:“学校十化:校长贵族化;教师奴隶化;学生祖宗化;人际复杂化;加班日夜化;上班无偿化;检查严厉化;待遇民工化;想翻身?神话!”编写这条短信的人应该也是或者曾经是一名教师,尽管言辞有些偏激,但私下很多教师却表示理解,因为他们“心”有同感DDD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已经使教师不堪重负。

  华夏、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张平指出,“教师拥有较强的进取心、事业心和责任心。在内部,他们往往会忘我地工作,从而导致工作负荷和心理压力过大。在外部,教师面临着市场经济带来的变化、冲突、竞争、压力、多元的价值观、机遇与选择、诱惑……随之产生的焦虑、失调、不平衡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适应问题,目前已远较过去任何时侯,来得更为严重,在未来,这些问题还会来得更严重。”

  教师面临着挑战,面临着适应,教师的心理卫生成为一个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学生出问题,根源常在教师心理偏差

  教师的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是很重要的。研究表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成正比。一个教师的心理不健康,会直接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进而影响社会,其危害是不可估计的。调查发现,30%的师会因情绪低落而上课没精神,18%的老师承认会因为自己心中烦恼而迁怒于学生,还有14%的老师会因为上课气氛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情绪失控、朝学生发火。

  笔者上大学时,一位英语老师与丈夫协议了。在离婚后的一段时间,她经常情绪低落,郁郁寡欢,上课时总和学生讲述一些低落的话题,结果导致学生普遍感觉到生命的无意义,情绪低落,四级通过率极低。

  心理健康的教师能使自己正确地对待与处理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境,使悲观的学生变得快乐,受挫折的学生建立信心,懒散的学生变得勤奋,内向的学生变得活泼,固执的学生变得灵活。

  儿童心理的发展最易受到成人心理的影响,哪怕是某些轻微的不良适应,都可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一旦酝酿成型,很难改变。学生的年龄越小,受教师的影响越大。事实表明,学生的害怕、说谎、缺乏礼貌、违抗、挑衅等心理失调,其原因之一,是与某些教师心理不健康有关的。许多责任事故中,多是教师一时意气用事,难以控制自己的言行,疏忽大意所致。

  华夏心理专家、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培训教师张靖近年来专职从事中、小、及教师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她指出,一个心理健康水平低的教师不能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不能尽

  到“教书育人”的职责,更不能为人师表,表现出优秀的职业道德。

  育人先育心,师生共同成长才是教育本质

  教育不是学生单方面的事情,教师也在不断成长,因此要注重心理健康,师生共同成长才是教育活动的本质特征。教师其实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

  张平建议学校可以通过建立一支接受过专业正规心理咨询师培训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来给予教师更多心理辅导;教师自己可以通过增强自我意识、学会应对压力、获得社会支持、休闲娱乐等方式进行自我心理健康的维护;教师还可以获得心理学专家的专业处理。

  从学生心理健康角度考虑来看,只有学生的心理保持了健康状态,教师的工作才会达到事半功倍,职业压力也能缓解不少。因此,对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成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当务之急。

长春市近600名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已经参加了岗位资格培训班,明年8月份,这批教师将正式持证上岗。整个培训工作由权威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DDD华夏心理教育中心承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考核合格并通过结业考试的教师,将取得“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岗位资格证书”(国家级证书)。

  同时,教师也应该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充分认识到育人先育心,这是每一位教师的本分与天职,只有学会了生存、关爱、发展、适应,才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

  加强自我调控的同时,教师千万不要讳疾忌医

  张靖指出,“教师要保持心理健康,除了要有良好的自我意识,悦纳自己以外,最主要的是调适自己,这需要一定的技巧。”

  教师的心理健康六项指标为:正确的角色认知DDD恰当地认识自己,并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角色;具有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DDD在教育中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反应适度;教育的独创性DDD不人云亦云,能创造性地工作;抗焦虑程度高DDD能忍受困难与挫折的考验;良好的人际关系DDD能正确处理学生、家长、同事与领导的关系;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断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环境。

  “个人的行为总是受到社会的规范和环境的约束,个人的需求又往往与规范和环境不符,并发生冲突。因此,个人必须经常调适自己,以使个人和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不能或不会调适自己的人,就会经常产生心理问题,只有经常很好地调适自己的人,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教师应该学习一些的方法,比如情绪调节:寻找乐趣;学会心理求助:自助、友助、心理咨询职业帮助。除此以外,教师也要培养心理学的观念。”

  但是,张平也指出,“一旦有些问题超过了个人能力限度,尤其是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求助于专家的指导并进行有效的处理解决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有些问题上容易走入误区。由于教师的角色特征及职业特点,往往自视清高,或无视自己的心理问题,或对自己心理问题讳疾忌医,二者都不正确。”

  焦点关注:

  今年的教师节有点不寻常,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学院和人力资源研究所与新浪教育频道进行的“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显示,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大,近4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其中,初、高中教师普遍反映压力较大,这个比例要明显高于小学与幼儿园、中专与本、专科学校教师的比例。共有8699名教师填写了调查问卷。

  几乎与此同时,哈尔滨市呼兰区二八镇中学青年教师张健跳楼自杀。这位专门给学生做心理健康指导的老师,自己却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崩溃。调查显示,目前教师已成为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专家呼吁,有关部门应当正视和关注这一群体的心理疾患。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927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