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管理
110青岛网 时间:2011-11-30 13:10:00
新课改理念下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管理 罗旋 筠连县
新课改理念下农村中学教师教育
罗旋筠连县维新中学645253
摘要:新课改理念下边远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1工作压力过大.2收入偏低,缺乏发展机会.3缺乏成就感和社会认可.4缺乏归属感.5焦虑,不能象常人一样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针对以上心理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一.加强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二.作为校长应该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三.想尽一切办法送教师外出培训或者请专家到我校讲座,给教师创造提高自身的机会和交流的机会。四.鼓励创造,给教师提供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五.利用校本培训让教师进行自我、善待自己。六、不断完善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教师心理问题管理
一.定义界定:
本文指的“边远农村中学”是指不发达的农业县的农村中学;或者是远离经济中心交通不畅的农村中学。本文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筠连维新镇初级中学为调查蓝本。该镇地处川南,与云南省郊近,以农业为主,以煤炭税收为镇的主要经济来源。而维新中学则是典型的“三无”学校:无校门无学生寝室无教师宿舍。就是这样的学校,在短短的三年之内,学生人数由400余人发展到700余人,教师们之所以能安心教育,源于学校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管理。
二.边远农村中学教师的主要心理问题。
教师是一个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职业,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实在令人担忧,它实际上已经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源头。调查显示,约有31.51%的教师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而我国普通人群心理障碍发生率在20%左右。20%的教师常对个人健康、睡眠、工作效率感到极度忧虑;36%的教师在角色转换和社交方面不适应;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69.7%的教师周课时已超过12节;70%的教师觉得工作的烦恼多于欢乐,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90%的教师总感到身心疲惫,盼望假期快快到来,但总结时又想不出自己干了些什么。
边远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问题因学校的不同,可能有不同的差异。但笔者认为,边远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问题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过重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空间被严重挤压、扭曲。“我是担心教不好课程,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担心最后考不过人家……总之,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整日惶恐不安、心绪不宁,几乎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这反映出当前在教学任务繁重、升学压力过大、工作超负荷的现实情况下,许多中学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由于当前中学生入学进入高峰期,而师资力量相对不足,教师只能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其中90%以上的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3小时。边远农村中学师资力量远远不够,师生比例严重失调,由于教育经费不足,教室紧张、教学设施陈旧、短缺、平均50~60个人挤在一个班上,一个教师要承担两个班的语文数学等大科的教学。而一些师资薄弱的学科如英语科,一个教师要上三个班的课程,每天要批改160多个作业本,假如每天要检查10个学生的背诵也要2周才能有一个轮回。边远农村中学校教师的平均课程是18-24节/周,还不算教师的备课,批改工作量。在如此低劣的条件下,如此超负荷的劳动,任谁也会感到力倦神疲的。而新世纪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学教师除了备课、上课、改作之外,还要进行高学历培训、普通话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合格考试及各种各样的培训。同时还要认真参加优质课、公开课等各种学术教研活动,而且大部分学校星期六还要补课,教师几乎没有双休日。这些超负荷的工作与多重责任使教师的状、人际敏感、忧郁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比如同属边远农村中学的维新,教师健康状况普遍不良,2004年我校教师健康时,查出有6个教师患有不同程度的。(二)收入偏低,缺乏发展机会 一份好的职业,必须让人觉得前程似锦,大有发展前途,倘若让你觉得到此为止,一潭死水,那就迟早会让你变得要么麻木不仁、安于现状、要么让你倦怠、见异思迁。 我校在发展中,现在尚差20余万元的修建款,办公经费不足,教师缺乏受训、进修的机会。这样,知识的传播者们永远只能停留在“传道、受业、解惑”的阶段,不仅让教师对工作产生不满,更重要的是,不能给教育带来生机,影响了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三)缺乏成就感和社会认可。 知识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不可能在两三天内就培养出一个伟大的天才,因此,教师的工作过程复杂,周期长,不易立即显出功效,因此容易受到社会的漠视,更谈不上对其成就的认可。 缺乏成就认可,可以从劳酬不公上体现出来,收入不只意味着满足人们对物的欲求,同时也是衡量一个社会、一个群体对个人的认可程度,也具有精神和心理满足的作用。收入的不公,实际是在无视人们的劳动,导致教师不满意程度的增加,挫伤工作积极性。我校教师的工资收入偏低,而各种费用又要在老师微薄的工资中扣除。比如35元/年的继续教育费、30元/年的优抚安置金、人事局的公共知识培训150元/年、还有什么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等。全年扣下来就要一个到一个半月的工资。这就更让教师感到收入的偏低,待遇的不公。(五)缺乏归属感。由于我校没有教师宿舍,所有的教师都在外面的农家或者街道居民家租住,教师放学后就各散四方,为教师的交流带来巨大的阻碍,教师普遍缺乏归属感,学校凝聚力弱。
(六)焦虑。
一是来自对实施新课程标准所带来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怕教不好、不敢轻易的改变自己使用了几年或几十年的教法、自己努力去适应但达不到效果等方面的不适应。二是对新课标教法与旧方法考核脱节的焦虑。教师在选择教法时总是焦虑:是新瓶装新酒、还是旧瓶装旧酒?三是来自对工作前景的焦虑。怕因为使用新教法带来学生的不适应造成成绩的滑坡,导致自己的工作不稳定或丢失。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所经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确的心理调节手段,是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受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重义轻利,安贫乐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学生面前教师需要以榜样姿态和标准化、规范化的形象出现。正是这种期望使教师以清高自居,过分注重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高大形象。有些事别人可以做,但教师不可以做;有些话别人可以说,但教师就不好讲;有些社会现象在别人身上产生是正常的,但在教师身上产生就是不道德的。
其实,教师是人而不是神,他也有常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更何况现在的学生中调皮捣蛋、逆反对抗的现象日渐增多,遇到这些使人气愤、烦躁情况时,教师还必须强忍怒气,心平气和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教师在处理一件中学生违纪事件中因方法不当而引起学生家长误会,家长兴师动众赶到学校,学校领导在教育学生同时也会委婉地对教师提出批评并且向家长赔礼道歉,教师总是感到太委屈,有些教师甚至嚎啕大哭,事后教师还常为此郁闷好几天。
三.应从多方面对教师的心理问题进行管理和调试:
(一)加强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教师的坚定的信念,表现为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自信和自豪感,这种心理品质即教师忠诚于教育事业的信念,是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加强的。有的教师对教育工作既感到高尚光荣,又对其艰巨性、长久性有所认识,于是勤勤恳恳,鞠躬尽瘁“安其位,乐其事,终其业”,即使工作中遇到困难、挫折,也能做到不折不挠,永矢不渝。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只有教师自己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才能塑造学生美好的灵魂,律己然后律人,正人必先正己。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地位决定了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所以每个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改造,克服缺点,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使自己具备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我校利用校本培训或者例会将这些思想教给全校教师,并在工作中实践、以此克服教师认为工作的低创造性。比如:在全校比教学技能;比转化后进生的效果等。(二)作为校长应该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
据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前不久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所进行的检测结果,却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竟高达50%!同样广州市天河区在最近举行一次心理讲座上用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90)对在场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1.对全校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定期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对身体状况较差的教师,学校应尽可能适当减轻工作量,对患有疾病的教师,敦督其早治疗。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和生理,才能承担繁重复杂的教育教学工作。为此,教师就要懂得维护健康的基本知识,正确处理好工作、生活与健康的关系,积极防止各种疾病的侵害,以适应工作的需要。2004年10月25日,我校对全校教师进行健康体检,发现有9位教师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学校对其中比较严重的教师减轻了他们的工作量,对其中一位病重的中层干部离岗治疗半年,现在已经健康的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上班了。对其他的8位教师我们也敦促他们早治疗,现在全部回到工作岗位。加强教师的保健意识。教师由于长期从事脑力劳动,身体素质本身就较差,也更容易患病。现在的教师缺乏保健常识,学校请了县医院医生到我校讲解保健常识,提醒教师,善待生命,重视保健。
2.校长的人格魅力对教师影响。校长首先不偏听偏信。对做出了成绩的教师表扬,对缺点稍微提醒,让教师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真诚为教师喝彩,不让“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自己的单位出现。为教师的成长鼓掌,为教师的成功喝彩。将自己的办公室放到教师和学生中去。做好“心理引导”。今年新学期开始,我们给新来教师上的第一堂“心理疏导”课的课题就是“物竟天择,适者生存。”让他们适应形势,适应家长,适应学生。做好角色转换的心理调试。具体说,一是增强服务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许多新分老师都有种共同的感受:进了学校,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与自己期望值之间的差距大。二是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衣着打扮甚至言语习惯,处处成为学生的楷模。三是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很快适应教师的角色。校长要记住每位教师的生日,在这天送上一张贺卡或者一个蛋糕。用校长的人格魅力留住老师。关心教师的另一半,我们学校有好一部分教师的家属都是农民,在农忙季节,我们校行政或者工会组织一部分教师为另一半送点种子或者化肥,或在中秋节请全校教师和家属到学校聚餐一次,或者每年评一次好教师贤内助等。总之,教师偶尔在学校加班,另一半也不会埋怨,有时还主动的将教师往教室里撵,因此,有的教师愉快的抱怨:校长真厉害,居然笼络我的另一半为他说话,将我赶出家门。协调用人心理,知人善任,公正评价教师,信任和尊重教师。
比如,原我校老师中有一位教师在教育管理,教学科研方面有一定特长,我们起用他作为中层干部,分管教研,这一年就取得可喜成绩,获得省心理学会课题,全校教师发表论文13篇等。
3集体家访,看边远农村最低层的老百姓生活,以减轻教师的攀比心理我镇有一部分暴发户,他们的收入让教师心理失去平衡,针对此种情况,我校采用集体家访的方式,让教师进入到社会最低层去触摸边远农村的贫困。通过这种方式以消除教师的不平。增强为农村学校服务的意识,将注意力用到教学上,而不是用到和别人的攀比上.同时,家访过程也是加强教师和家长联系的过程,也许这个过程就是坚定教师扎根农村教育的过程.如我校有位女教师,教学工作很得家长的支持和信任,和家长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放弃了多次到好学校的机会,始终扎根我们维新中学,为我镇的教育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三)想尽一切办法送教师外出培训或者请专家到我校讲座,给教师创造提高自身的机会和交流的机会。也就是在我校发展战略中提出的”送出去,请进来”.
(四)鼓励创造,给教师提供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比如:对发表论文的教师进行奖励;让老师参加各种教学比赛或者教学技能比赛并给以奖励等。
(五)利用校本培训让教师进行自我心理调试、善待自己。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的良好心理品质,是取得最佳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作为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心理品质有所认识,并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自觉地驾驭心理过程,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是每个教师的责任。教师自身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时适度地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与情绪,提高心理保健意识和技巧,加强耐挫力的培养和锻炼。要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积极善意地对待身边发生的人和事,善于在学生的点滴进步中体会快乐,从每一节课中体验成功。也可以通过听音乐等方式调节自己的心理。如比较紧张或者感到压力大时可以听一些松弛型的音乐:(一)中国乐曲 春江花月夜(古曲)渔舟唱晚(古曲)小河淌水(云南民歌)幽思(贺绿汀曲)牧歌(内蒙古民歌)(二)外国乐曲迷人的夜晚(罗杰斯曲)真诚的爱(波特曲)日光(德彪西曲)天鹅(圣桑斯曲)当你向往星星的时候(哈兰曲)。当自己感觉到比较低沉或者倦怠时,可以听些比较刺激型曲目:(一)中国乐曲 金蛇狂舞(聂耳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施光南曲)花好月圆(黄贻钧曲)杨柳青青(江苏民歌) 春天序曲(李焕之曲)(二)外国乐曲土耳其进行曲(莫扎特曲)马刀舞(哈恰图良曲)波菜罗舞曲(拉威尔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约翰・施特劳斯曲)兰色的探戈(安德森曲)
(六)不断完善教师工作的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教师工作的评价体系。
至今为止,还没有一套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能正确全面的评价教师的劳动。教师常常在学期结束后抱怨学校对其的评价不公平。而国家即将实施新的课程改革,面对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教师的个性、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劳动价值如何在一个新的评价体系中得到体现,也是为教师减轻压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盼望新的评价体系不会再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而教师只有在正视现实中不断进取,不断完善自我素质,才能适者生存,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知识分子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细腻的情感体验,他们也重物质享受但更重精神享受。学校任何改革措施的出台,都必须考虑到“教师心理”这一层面,把大部分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作为底线,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进领导方式,推进人性化管理。创造条件使每个教师都有获得工作上成功的可能,从而有效地释放教师的心理压力。
参考资料:1.《教师心理健康与》申继亮
2.<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宜宾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讲:罗桂华(电话:3530959)阅读全文|回复(0)|引用通告|
罗旋筠连县维新中学645253
摘要:新课改理念下边远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1工作压力过大.2收入偏低,缺乏发展机会.3缺乏成就感和社会认可.4缺乏归属感.5焦虑,不能象常人一样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针对以上心理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一.加强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二.作为校长应该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三.想尽一切办法送教师外出培训或者请专家到我校讲座,给教师创造提高自身的机会和交流的机会。四.鼓励创造,给教师提供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五.利用校本培训让教师进行自我、善待自己。六、不断完善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教师心理问题管理
一.定义界定:
本文指的“边远农村中学”是指不发达的农业县的农村中学;或者是远离经济中心交通不畅的农村中学。本文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筠连维新镇初级中学为调查蓝本。该镇地处川南,与云南省郊近,以农业为主,以煤炭税收为镇的主要经济来源。而维新中学则是典型的“三无”学校:无校门无学生寝室无教师宿舍。就是这样的学校,在短短的三年之内,学生人数由400余人发展到700余人,教师们之所以能安心教育,源于学校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管理。
二.边远农村中学教师的主要心理问题。
教师是一个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职业,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实在令人担忧,它实际上已经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源头。调查显示,约有31.51%的教师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而我国普通人群心理障碍发生率在20%左右。20%的教师常对个人健康、睡眠、工作效率感到极度忧虑;36%的教师在角色转换和社交方面不适应;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69.7%的教师周课时已超过12节;70%的教师觉得工作的烦恼多于欢乐,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90%的教师总感到身心疲惫,盼望假期快快到来,但总结时又想不出自己干了些什么。
边远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问题因学校的不同,可能有不同的差异。但笔者认为,边远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问题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过重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空间被严重挤压、扭曲。“我是担心教不好课程,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担心最后考不过人家……总之,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整日惶恐不安、心绪不宁,几乎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这反映出当前在教学任务繁重、升学压力过大、工作超负荷的现实情况下,许多中学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由于当前中学生入学进入高峰期,而师资力量相对不足,教师只能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其中90%以上的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3小时。边远农村中学师资力量远远不够,师生比例严重失调,由于教育经费不足,教室紧张、教学设施陈旧、短缺、平均50~60个人挤在一个班上,一个教师要承担两个班的语文数学等大科的教学。而一些师资薄弱的学科如英语科,一个教师要上三个班的课程,每天要批改160多个作业本,假如每天要检查10个学生的背诵也要2周才能有一个轮回。边远农村中学校教师的平均课程是18-24节/周,还不算教师的备课,批改工作量。在如此低劣的条件下,如此超负荷的劳动,任谁也会感到力倦神疲的。而新世纪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学教师除了备课、上课、改作之外,还要进行高学历培训、普通话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合格考试及各种各样的培训。同时还要认真参加优质课、公开课等各种学术教研活动,而且大部分学校星期六还要补课,教师几乎没有双休日。这些超负荷的工作与多重责任使教师的状、人际敏感、忧郁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比如同属边远农村中学的维新,教师健康状况普遍不良,2004年我校教师健康时,查出有6个教师患有不同程度的。(二)收入偏低,缺乏发展机会 一份好的职业,必须让人觉得前程似锦,大有发展前途,倘若让你觉得到此为止,一潭死水,那就迟早会让你变得要么麻木不仁、安于现状、要么让你倦怠、见异思迁。 我校在发展中,现在尚差20余万元的修建款,办公经费不足,教师缺乏受训、进修的机会。这样,知识的传播者们永远只能停留在“传道、受业、解惑”的阶段,不仅让教师对工作产生不满,更重要的是,不能给教育带来生机,影响了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三)缺乏成就感和社会认可。 知识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不可能在两三天内就培养出一个伟大的天才,因此,教师的工作过程复杂,周期长,不易立即显出功效,因此容易受到社会的漠视,更谈不上对其成就的认可。 缺乏成就认可,可以从劳酬不公上体现出来,收入不只意味着满足人们对物的欲求,同时也是衡量一个社会、一个群体对个人的认可程度,也具有精神和心理满足的作用。收入的不公,实际是在无视人们的劳动,导致教师不满意程度的增加,挫伤工作积极性。我校教师的工资收入偏低,而各种费用又要在老师微薄的工资中扣除。比如35元/年的继续教育费、30元/年的优抚安置金、人事局的公共知识培训150元/年、还有什么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等。全年扣下来就要一个到一个半月的工资。这就更让教师感到收入的偏低,待遇的不公。(五)缺乏归属感。由于我校没有教师宿舍,所有的教师都在外面的农家或者街道居民家租住,教师放学后就各散四方,为教师的交流带来巨大的阻碍,教师普遍缺乏归属感,学校凝聚力弱。
(六)焦虑。
一是来自对实施新课程标准所带来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怕教不好、不敢轻易的改变自己使用了几年或几十年的教法、自己努力去适应但达不到效果等方面的不适应。二是对新课标教法与旧方法考核脱节的焦虑。教师在选择教法时总是焦虑:是新瓶装新酒、还是旧瓶装旧酒?三是来自对工作前景的焦虑。怕因为使用新教法带来学生的不适应造成成绩的滑坡,导致自己的工作不稳定或丢失。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所经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确的心理调节手段,是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受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重义轻利,安贫乐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学生面前教师需要以榜样姿态和标准化、规范化的形象出现。正是这种期望使教师以清高自居,过分注重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高大形象。有些事别人可以做,但教师不可以做;有些话别人可以说,但教师就不好讲;有些社会现象在别人身上产生是正常的,但在教师身上产生就是不道德的。
其实,教师是人而不是神,他也有常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更何况现在的学生中调皮捣蛋、逆反对抗的现象日渐增多,遇到这些使人气愤、烦躁情况时,教师还必须强忍怒气,心平气和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教师在处理一件中学生违纪事件中因方法不当而引起学生家长误会,家长兴师动众赶到学校,学校领导在教育学生同时也会委婉地对教师提出批评并且向家长赔礼道歉,教师总是感到太委屈,有些教师甚至嚎啕大哭,事后教师还常为此郁闷好几天。
三.应从多方面对教师的心理问题进行管理和调试:
(一)加强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教师的坚定的信念,表现为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自信和自豪感,这种心理品质即教师忠诚于教育事业的信念,是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加强的。有的教师对教育工作既感到高尚光荣,又对其艰巨性、长久性有所认识,于是勤勤恳恳,鞠躬尽瘁“安其位,乐其事,终其业”,即使工作中遇到困难、挫折,也能做到不折不挠,永矢不渝。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只有教师自己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才能塑造学生美好的灵魂,律己然后律人,正人必先正己。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地位决定了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所以每个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改造,克服缺点,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使自己具备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我校利用校本培训或者例会将这些思想教给全校教师,并在工作中实践、以此克服教师认为工作的低创造性。比如:在全校比教学技能;比转化后进生的效果等。(二)作为校长应该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
据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前不久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所进行的检测结果,却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竟高达50%!同样广州市天河区在最近举行一次心理讲座上用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90)对在场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1.对全校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定期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对身体状况较差的教师,学校应尽可能适当减轻工作量,对患有疾病的教师,敦督其早治疗。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和生理,才能承担繁重复杂的教育教学工作。为此,教师就要懂得维护健康的基本知识,正确处理好工作、生活与健康的关系,积极防止各种疾病的侵害,以适应工作的需要。2004年10月25日,我校对全校教师进行健康体检,发现有9位教师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学校对其中比较严重的教师减轻了他们的工作量,对其中一位病重的中层干部离岗治疗半年,现在已经健康的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上班了。对其他的8位教师我们也敦促他们早治疗,现在全部回到工作岗位。加强教师的保健意识。教师由于长期从事脑力劳动,身体素质本身就较差,也更容易患病。现在的教师缺乏保健常识,学校请了县医院医生到我校讲解保健常识,提醒教师,善待生命,重视保健。
2.校长的人格魅力对教师影响。校长首先不偏听偏信。对做出了成绩的教师表扬,对缺点稍微提醒,让教师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真诚为教师喝彩,不让“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自己的单位出现。为教师的成长鼓掌,为教师的成功喝彩。将自己的办公室放到教师和学生中去。做好“心理引导”。今年新学期开始,我们给新来教师上的第一堂“心理疏导”课的课题就是“物竟天择,适者生存。”让他们适应形势,适应家长,适应学生。做好角色转换的心理调试。具体说,一是增强服务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许多新分老师都有种共同的感受:进了学校,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与自己期望值之间的差距大。二是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衣着打扮甚至言语习惯,处处成为学生的楷模。三是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很快适应教师的角色。校长要记住每位教师的生日,在这天送上一张贺卡或者一个蛋糕。用校长的人格魅力留住老师。关心教师的另一半,我们学校有好一部分教师的家属都是农民,在农忙季节,我们校行政或者工会组织一部分教师为另一半送点种子或者化肥,或在中秋节请全校教师和家属到学校聚餐一次,或者每年评一次好教师贤内助等。总之,教师偶尔在学校加班,另一半也不会埋怨,有时还主动的将教师往教室里撵,因此,有的教师愉快的抱怨:校长真厉害,居然笼络我的另一半为他说话,将我赶出家门。协调用人心理,知人善任,公正评价教师,信任和尊重教师。
比如,原我校老师中有一位教师在教育管理,教学科研方面有一定特长,我们起用他作为中层干部,分管教研,这一年就取得可喜成绩,获得省心理学会课题,全校教师发表论文13篇等。
3集体家访,看边远农村最低层的老百姓生活,以减轻教师的攀比心理我镇有一部分暴发户,他们的收入让教师心理失去平衡,针对此种情况,我校采用集体家访的方式,让教师进入到社会最低层去触摸边远农村的贫困。通过这种方式以消除教师的不平。增强为农村学校服务的意识,将注意力用到教学上,而不是用到和别人的攀比上.同时,家访过程也是加强教师和家长联系的过程,也许这个过程就是坚定教师扎根农村教育的过程.如我校有位女教师,教学工作很得家长的支持和信任,和家长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放弃了多次到好学校的机会,始终扎根我们维新中学,为我镇的教育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三)想尽一切办法送教师外出培训或者请专家到我校讲座,给教师创造提高自身的机会和交流的机会。也就是在我校发展战略中提出的”送出去,请进来”.
(四)鼓励创造,给教师提供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比如:对发表论文的教师进行奖励;让老师参加各种教学比赛或者教学技能比赛并给以奖励等。
(五)利用校本培训让教师进行自我心理调试、善待自己。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的良好心理品质,是取得最佳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作为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心理品质有所认识,并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自觉地驾驭心理过程,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是每个教师的责任。教师自身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时适度地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与情绪,提高心理保健意识和技巧,加强耐挫力的培养和锻炼。要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积极善意地对待身边发生的人和事,善于在学生的点滴进步中体会快乐,从每一节课中体验成功。也可以通过听音乐等方式调节自己的心理。如比较紧张或者感到压力大时可以听一些松弛型的音乐:(一)中国乐曲 春江花月夜(古曲)渔舟唱晚(古曲)小河淌水(云南民歌)幽思(贺绿汀曲)牧歌(内蒙古民歌)(二)外国乐曲迷人的夜晚(罗杰斯曲)真诚的爱(波特曲)日光(德彪西曲)天鹅(圣桑斯曲)当你向往星星的时候(哈兰曲)。当自己感觉到比较低沉或者倦怠时,可以听些比较刺激型曲目:(一)中国乐曲 金蛇狂舞(聂耳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施光南曲)花好月圆(黄贻钧曲)杨柳青青(江苏民歌) 春天序曲(李焕之曲)(二)外国乐曲土耳其进行曲(莫扎特曲)马刀舞(哈恰图良曲)波菜罗舞曲(拉威尔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约翰・施特劳斯曲)兰色的探戈(安德森曲)
(六)不断完善教师工作的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教师工作的评价体系。
至今为止,还没有一套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能正确全面的评价教师的劳动。教师常常在学期结束后抱怨学校对其的评价不公平。而国家即将实施新的课程改革,面对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教师的个性、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劳动价值如何在一个新的评价体系中得到体现,也是为教师减轻压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盼望新的评价体系不会再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而教师只有在正视现实中不断进取,不断完善自我素质,才能适者生存,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知识分子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细腻的情感体验,他们也重物质享受但更重精神享受。学校任何改革措施的出台,都必须考虑到“教师心理”这一层面,把大部分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作为底线,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进领导方式,推进人性化管理。创造条件使每个教师都有获得工作上成功的可能,从而有效地释放教师的心理压力。
参考资料:1.《教师心理健康与》申继亮
2.<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宜宾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讲:罗桂华(电话:3530959)阅读全文|回复(0)|引用通告|
- 上一篇: 浅谈教师自我心理调试
- 下一篇: 高考抢分技巧专家教师讲座心理调试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