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青岛 [进入分站]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论坛
您的位置: 110青岛网 > 青岛生活常识 >

癌症治疗 |癌症论坛,癌症

110青岛网 时间:2011-11-14 10:50:00
化疗病人的日常护理 ----------------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介入治疗

一、介入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一)、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的适应症

门静脉高压引起的慢性、复发性静脉曲张性食道、胃底出血,不论有无硬化治疗病史;硬化治疗后伴有溃疡或腐蚀变的复发性出血;

来源于胃壁大静脉的反复出血,估计硬化剂治疗无效者;

外科手术分流后分流道阻塞引起的再出血;

急诊大出血,对内科治疗无效,手术风险大,危重病人可行急诊TIPS。

(二)、TIPS术后食道胃底静脉栓塞的适应症

急诊大出血,失血较多,需立即止血;

脾功能亢进、出凝血功能低下,估计止血困难。

(三)、TIPS禁忌症

右心功能衰竭或其它会导致右心室压力增高的心肺因素;

感染;

非出血原因导致的急性肝功能衰竭;

侵犯或压迫肝脏大血管的原发性或侵犯相应肝实质、不利于建立内支架通道者。

二、TIPS的操作与步骤

经颈静脉穿刺

肝静脉插管

门静脉穿刺

弹性通道扩张

迂曲静脉的栓塞

支架置入

三、调整门静脉压差的临床意义:一般认为门、体静脉压力差高于15mmHg,或门静脉压绝对值高于20mmHg是可能导致静脉曲张出血的阈值,也是外科手术分流后再出血的阈值。但反过来外科手术后门静脉与体静脉压力差过低,又会导致肝性脑病发生率增高。一般认为TIPS后的门体静脉压力差维持在10mmHg-15mmHg。止痛药物的使用原则

--------------------------------------------------------------------------------

(1)按时给药根据疼痛程度、规律及首次有效止痛时间,应按时给予止痛药,以保持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将疼痛刺激控制在痛阈之下。

(2)按阶梯用药一般首先使用非阿片类药物,如果所用药物、剂量及用法不能达到止痛效果,可加用弱阿片类药物,如果二者合用后仍不能止痛,则可以使用强阿片类药物。

(3)联合用药对中、重度疼痛,最好使用两种以上止痛药物,这样可以减少其用量及并发症,增强止痛效果。

(4)交替用药长时期反复使用同一种止痛药物,身体会产生耐药性,不应依靠增加剂量实现止痛效果,应及时改用其它止痛药物代替。

(5)药物剂量根据实际需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药物剂量由小到大,直到病人止痛为止。

(6)积极预防和防治止痛药物的副作用。
治癌切忌“单打一”

--------------------------------------------------------------------------------



的治疗在化疗、放疗发明以前主要是手术切除。因此,在一些人的观念中,癌症的治疗就是手术治疗。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单纯依靠手术切除治疗癌症的观点早已过时。目前癌症的规范化治疗是综合治疗。

目前癌症的治疗有以下几种方式:手术、放疗、化疗、治疗以及最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生物免疫治疗。这5种治疗手段各有所长,即各有一定的适应症和局限性。外科手术在切除时往往由于切缘残留下微小的癌灶,手术野的癌细胞污染以及无法辨认的周围和远处扩散,或因局部肿瘤已为晚期,难以彻底切除,不能完全防止远处转移和复发。放射治疗也是局部治疗的方法,也不可能完全防止远处转移。化疗虽属全身性治疗,但选择性抑制作用不强,化疗药物往往“敌我”不分,毒性较大,因此单靠使用化疗药物很难把癌细胞彻底消灭。中医在调动机体脏腑功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减轻其他治疗的副作用等方面有其长处,但对肿瘤的局部控制能力较差。生物免疫治疗属于21世纪肿瘤治疗研究的重点,但现有的生物免疫治疗方法只能在残存肿瘤细胞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如何将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确切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扬长避短,发挥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势以提高疗效,是近年来医学研究的新课题。目前,综合治疗已成功地应用于白血病、恶性淋巴瘤、肿瘤、横纹肌肉瘤、肾母细胞瘤及小细胞等恶性肿瘤的治疗。肿瘤综合治疗是临床研究的主要方向,已成为国内外多数临床肿瘤学者的共识。但在我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绝大多数的肿瘤病人尚未得到及时的诊断和合理的综合治疗。因此,卫生部曾经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肿瘤防治工作的通知》。

《通知》强调:综合医院和各级肿瘤专科医院都要加强肿瘤综合治疗观念。病人及家属要充分认识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千万不要以种种理由拒绝手术后再做其他治疗,除早期的原位癌外,单靠手术是治不好癌症的。有的小医院宣称治肿瘤不手术、不放疗、不化疗,单用中药就可治好,完全是欺人之谈,千万不要上当。
癌医学广角镜

--------------------------------------------------------------------------------

近半个世纪以来,对各型人体癌症的治疗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传统的手术,放射疗法和化学细胞毒疗法仍是当今世界治疗癌症的三大支柱。这三种方法对减轻癌症的痛苦,缓解临床症状和有效延长寿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手术是治疗的最古方法,但只是在上个世纪末因为消毒程序的发展和麻醉技艺的改进才使得它变为安全和有效。手术常常是各种癌症病人的重要首选疗法。在本世纪初,癌症的治愈率为零,到了二,三十年代由于外科手术施行,存活率达到了25%。

放射疗法起源要追溯到1890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库雷尔发现放射性和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随后由法国物理学家居里从铀矿沥青提取一种放射性元素镭之后,放射疗法得到发展。在本世纪以前第一例恶性肿瘤,基底细胞癌经照射得到成功治疗。自居里夫人重大工作以来,有很多放射活性元素被发现或人工生产出来。用于治疗目的,作为放射源已提供了无限价值,作为诊断的一种手段,也有很多有价值的应用。

化学细胞毒药物是由外科医生华罗士开始用砷剂治疗淋巴瘤病人,直到世界大战之后才有报告芥子气对骨髓细胞的作用,淋巴瘤对氮芥有满意应答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出现了氨甲喋呤和其他抗代谢药物,从那时起已有50多万种新的化学药物被测。通过筛选,迄今仅剩下了30几种不安全的化学细胞毒药物可提供给临床为肿瘤病人单独或联合使用。现今任何有效细胞毒药物应在动物系统筛选灭瘤作用以及其毒性作用。对于一种通过临床试验的化学药物在这阶段分为三期:

1,在进行性癌症病人的临床药理学研究。

2,在特殊肿瘤病人群体中应用以鉴定反应。

3在有反应的肿瘤范围的大量病人中应用,通过不同的使用方案和使用途径以确定在某种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在对充分临床情报研究之后,对这药物评价作为单一药剂足够有效;然后它才能在联合方案中试验以确定它的充分效力。癌症患者在经过外科手术、化学药物疗法、放射疗法之后的存活率明显上升。通过这三种方法单独或联合应用,能使所有癌症病人30~40%,癌症被“治愈”。而目前的治愈率(指手术后五年内不复发)已达到50%。这个数字可以说是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本世纪初癌症治愈率为零,到二、三十年代手术使存活率达到25%,到六十年代,随着放射疗法和化学细胞毒疗法应运而生又使治愈率上升到了38%;到1978年又上升到46%,1978年至今又取得了新的进展,存活率达到了50%。尽管传统的治癌方法取得了惊人的成功,但科学家们认为这些疗法都是以杀伤癌细胞为理论基础的,这些疗法既费钱、又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化疗的限制是不能对肌体癌靶细胞作出选择识别,对癌细胞杀伤的同时对正常组织细胞同样具有毒害作用,这许多副作用常加速病人情况的恶化。放射疗法除了对敏感的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外,对大量正常组织细胞有破坏和致癌变作用,并常导致病人恶心和脱发。至于手术,只能对肉眼可见的实体肿瘤给以切除,减少肿瘤负荷,而对显微镜“癌巢”是不起作用的,其后果除了刀痕累累之外和还有促进转移和扩散,对所剩瘤块有促生长之副作用。

征服癌症的方式已经确立,第一是癌症预防;第二是癌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第三是晚期癌症的有效治疗。假如这三个阶段,无论哪一个获得彻底成功的话,就肯定能征服癌症。某些研究者得出悲观结论,目前传统常规治疗癌症只能加速病人痛苦。绝大多数癌症,大量的钱花在诊断和治疗上,但是,这既不能提早诊断,也没有一种疗法的应用能对存活率有任何影响。有的科学家经过研究明确证明,未经治疗的癌症病人实际上比治疗的个体存活时间要长四倍多。对一典型癌症,病人如拒绝治疗则平均生存12年6个月。如果接受手术和其他疗法则平均生存只有三年。他们认为“医药治疗”似乎能干扰和紊乱机体抗癌的天然防御功能。你看!不是癌症杀死了病人,而是他的机体防御被破坏,最终造成死亡。所以,传统的常规方法既有抗癌(治癌)又有致癌之双刃作用,始终不能有效根治癌症。在世界范围内,癌症危胁在不断加强,但美国科学家抱有乐观态度,纽约凯特林治癌中心主任L.托马斯博士说:“我盼望在本世纪结束时癌症也会同时消灭”。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所长德维塔博士说:“我们将在两年内知道我们是否能在本世纪末把癌症的死亡率降为零,尽管面前癌症的死亡率依然达40%”。总统治癌委员会主席A.海默博士说:“我预计在八十年代结束时就会产生一种对付所有癌症的医疗办法”。但是,他们的乐观估计在八十年代并没有实现,美国一流治癌专家的这些估计并非梦呓,美国的治癌专家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对根治癌症的前景表示乐观,这是因为近年来在癌症研究领域的科研巨大成果使他们达到了识破患癌之谜的边缘。这些成功最重要的部分完全归功于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崛起。正是因为有了分子生物学这一有力武器,科学家们才能深入研究从癌症初始细胞活动的基本过程,从而导致了对癌基因的发现。癌基因的发现者加洲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M.贝肖普博士说:“在多个世纪的扑朔迷离之后,人类的智慧终于把握住了癌基因,从而为最终识破致癌的秘密打通了道路。”

美国目前在癌症领域集中了大批世界上最优秀的科学家。对他们来讲,抗癌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目的而已。他们想通过对癌症的研究进一步掌握遗传学和免疫学知识,并付诸于的防治。美国抗癌协会著名科学家F.洛彻博士说他从事癌症事业研究由于已有二十六年之久,但近来的成就可以说是空前的,从癌症的研究,诊断,治疗及预防来看,这些成就意味着一场巨大的变革。所以,目前正是癌症研究的黄金时代。不过科学家们保持头脑清醒,他们没有忘记先前的教训。尤其是在1971年,当美国国会通过了“向癌症全面开战”的提案后,人们就被一种假象所迷惑,人们普遍以为只要花掉几十亿美元就能找到抗癌良药。事实是公众完全低估了抗癌的复杂性,他们不了解癌症是可细分成一百多种疾病的。但这场推动了抗癌研究,促进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突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癌基因的分离成功。科学家们终于发现癌症的一百多种表现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线索―癌基因。这样,所有的致癌因素,如酒精,脂肪,香烟,病毒,细菌,化学物质,X射线,污染物质以及日光暴晒等,可能对癌基因的启动有关。但有些棘手问题仍有待深入研究,例如,为什么要在相同致癌物媒介接触的十二年之后癌症才会爆发出来?所以科学家们目前正在着手研究致癌“背景”,所谓背景就是指环境因素,如,不可防止的遗传因素以及衰老和患病机会的联系。

美国医学界在抗癌领域里呈现的一种乐观气象主要根据以下重大发展:

癌基因的发现。迄今已在所有动物身上的遗传物质中发现了癌基因。科学家们认为这种基因在动物的胚胎期成长中很重要,但估计在大多数人身上它都是早期是停止活动的。不过在某些人身上却能异常活跃。这些人患癌症的机会就很大。

通过对免疫组织的控制来达到有选择的杀死癌细胞的目的,目前已发现了多种途径来操纵免疫组织去消灭人体组织内的癌细胞。同时又能使正常细胞安然无恙。在这些新的抗癌武器中,最有力的就属单克隆抗体。科学家们把它看成是专攻癌症的“魔术子弹”。也许它是目前最理想的治疗癌症的设想。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是致癌的一大因素。目前正在进行的一系列研究是想证明是否禁食某些食物会减少人们得癌的危险。同时试图找出哪些食物能对癌症起到抑制作用。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所伴同的公害污染日趋严重,全球每天约有一千余种新化学物质问世,科学家们疾呼,癌症的原因有90%以上是由于化学物质引起的。在对人工合成的各种抗癌药大失所望之时,各国有成千上万的科学家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全球性调查研究,去探索大自然的奥密。从积雪的高山到广阔的沙漠;从浩瀚的海洋到原始热带雨林,科学家们采集数以万计的动植物标本,想从中筛选出抗癌“特效”药物成分。更有甚者,有的学者竟告诫人们只有返回到对人类没有压力的旧石器时代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人类才能避免癌症。虽然这些提法近乎荒诞,但从中可以反映出人们对当今世界癌症控制几乎陷入困境;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些雄心勃勃的联合行动又给人以启示:那就是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间,人类应该从复杂的现实各种压力下返回自然,人类防治癌症的有效方法与大自然紧密相关,人类寄希望于大自然,顺乎自然,改造自然才是人类抗癌的唯一有效途径。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新设想,早在几千年前我国秦王赢帝就曾派徐福率众人跨海东渡寻找长生不老之药。众多佛门道家纳气炼丹也是为了长寿成仙。我们炎黄子孙对于自然给人类造成的影响早就有详尽的观察和成熟的理论。这些理论是附合现代科学的实践是经得起验证的理论。中医中药,,等综合疗法为世世代代华夏子孙繁衍生息,防病抗癌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世界各国科学家多年来从不同的科学领域用最新的科学知识和成果向癌症发起过多次冲击,提出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激素,营养,免疫,中草药,气功等各种方法,但作为第四种抗癌法提出的尝试,都因为疗效原因和作用机制不明确而不能被人们所公认。

目前在全世界50多亿人口中每年因癌症死亡人数500多万,新发病例700多万这数字还在逐年增加;我国12亿人口中每年有140多万新发癌症病人,待治疗病人约、180多万,死亡约100多万。估计到2000年,我国将有150万人死于癌症,癌症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死亡中的第一位死因,死亡者中每死2――3人就有一名癌症死亡者,当然这统计数字还在逐年递增。我们每一个人在一生之中约有1/3时间是处于患癌症的危险之中,几乎找不到一个没有癌症的,就是说,每一个家庭中至少有一名或一名以上的癌症病人。癌医学在降低发病率的关键问题上至今没有取得令人瞩目的重大突破。

癌症仍然是可怕的幽灵,它无所不在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与人类共生的恐怖恶魔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0999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