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青岛 [进入分站]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论坛
您的位置: 110青岛网 > 青岛生活常识 >

佛教对我国饮食文化的影响

110青岛网 时间:2011-10-30 16:10:00
    佛教产生于文明古国印度,大约在公元一世纪中叶沿丝绸之路,经过西域各国传入我国。在一千多年的传播过程中,印度和西域各国的饮食观念、饮食风俗以及大量的食物、饮食器具等也随之传入我国的大江南北,..

佛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产生于文明古国印度,大约在公元一世纪中叶沿丝绸之路,经过西域各国传入我国。在一千多年的传播过程中,印度和西域各国的饮食观念、饮食风俗以及大量的食物、饮食器具等也随之传入我国的大江南北,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饮食文化。而佛教自身的饮食文化更给予我国的饮食文化以极大的影响,这从上一章的介绍中也可略见端倪。下面拟从各个角度作进一步的阐述。  首先从饮食的理论、观念、道德修养看:  1、佛教认为,一切有益于人、能令人生起执著、意乐的对象皆可名为食,并将它分为段食、触食、思食、识食四类,同时指出,一切形式的生命无不依食而生存。这在我国是前所未有的,因而扩大和深化了我国对“食”的认识。  2、佛教要求僧人在进食前作五种观想:(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5)为成道业,应受此食。这较好地反映了佛教对饮食的态度及对饮食的作用与目的的看法。宋代著名学者黄庭坚有鉴于此撰写了《士大夫食时五观》,将佛教的上述思想融入到儒家的理念之中,表明它对于世人反省自律,养成珍视他人劳动、爱惜粮食的习惯,增进道德,有着启发、借鉴的作用。  3、佛教关于进食方面的戒规、仪轨拓展丰富了我国饮食行为方面的功能作用,即除了通常的疗饥、求营养、求滋味、交谊应酬、之外,还被赋予了祭祀、修心养性及教化的功能,文化韵味浓厚。难怪理学大师程颢游定林寺时,目睹僧人威仪济济,进退合度,以为“三代礼乐,尽在其中”。  其次从饮食的结构和风俗习惯看:  1、关于素食。苏东坡曾撰有《菜羹赋》,把吃素食与安贫乐道、好仁不杀及向大自然回归联系起来,极力提倡。一般来说,素食清淡、鲜美、营养丰富,不易伤脾胃,的确是一类有益健康、长寿的理想食品。目前我国的素菜已发展到数千种,成为了人民群众饮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家知道,佛教是讲慈悲戒杀的,但在传入我国初期,僧人还允许吃三净肉。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梁武帝笃信佛教,严禁僧人食一切肉,从此全国成千上万的佛寺一律素食,广大的在家信众亦竭力效仿,于是在全社会形成了素食的风气。这种风气在宋代以后更是盛行,全国许多的寺院都能做出一些色香味俱佳的素食名菜。社会上也出现了...

[上一篇]信佛者应食素之我见[下一篇]早餐两宜、两不宜

【大中小】【打印】【繁体】【投稿】【收藏】【推荐】【举报】【关闭】【返回顶部】

TOP[录入者:admin|时间:2007-10-1900:16:19|作者:|来源:互联网|浏览:100次]

禅道视频评论

发表称  呼:内  容:


A.请客观的评价您所看到的资讯,提倡文明礼貌,做个有修养有品德的人
B.本站人员有权在不通知用户的情况下删除不符合规定的评论信息或留做证据
C.本网站内容基本来自网络转载,若内容冒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446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